※此次攝影所使用器材為 Nikon D200 Body / Nikon 12-24mm F4G IF DX AF-s ED Lens / Manfrotto 055 PRO B Tripod
趁著星期六下午天氣放晴時,帶著相機,我來到了台南縣新化鎮的新化街役場,對於這個歷史建築絲毫沒有任何概念的我,一開始是從我一個攝影賤同好 " Jolin " 口中得知
他們的居住範圍,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建築物(Jolin住在新化),只不過我一直沒有過去瞧,直到今天才真的繞過去.....
新化的街役場經過了兩次的遷徙,原本是新化鎮的舊鄉公所,日治時期的新化,稱為 " 大目降 ",為日本人在這設立 " 辦務屬 ",直到大正九年(為日治時期的年份稱),才改名為"新化街"
然後~時間往後推14年,也就昭和九年間,新化街第一任街長梁道先生捐地建造了街役場,一直到了台灣光復初期,街役場才改為新化鎮公所,而因光復,大目降才正式改名為新化鎮
在民國85年時期,因鎮公所的已無法容納公務員過多的數量,決定遷移至另一座大樓,街役場至此荒廢,於88年間,鎮長提撥經拆除街役場一些希望能夠保存此文化古建築的居民據理力爭
而發起了保護街役場的文化古建築運動,大家現在去新化所看到的這個場景,其實已經過修復整建,(花了不少錢)這都要歸功於新化鎮的居民以台南縣新化老街文化展望會為首向各地的學者和企業募款
才有此番的建樹。
這種類似歐洲文藝復興的後時期建築,要將之完全修復,真的花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因為要在事隔60餘年後找到相同建材來做修補
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啊,所以~新化鎮公所和居民們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樣子
新化鎮公所希望未來將之規劃成大目降旅遊資訊導覽中心,藉此古建築與新化其他的文化遺產做一個統整合,並提共外來遊客可以在此得知新化鎮的旅遊導覽資訊
藉此大家來新化鎮,除了虎頭埤水庫,遊客還可以去朝天宮和太子廟,來一趟身心靈文化饗宴
這是位於街役場後方的"楊逵文學紀念館",去的時候剛好遇到有展覽,不過因為時間有限的關係,所以就沒有走進去參觀
..........................................................................................................................................................................................
目前街役場並未提供內部參觀(施工維護中),所以遊客若去當地參觀,可能只能觀賞其歐式的建築,不過還是算值得的
因為目前彰化以南,應該只剩下這座街役場了..........
以上文字資訊,來自於台南縣政府網頁!!